应急照明系统在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确保应急照明系统的设计、安装、运行和维护符合要求,各国和相关国际组织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与规范。这些标准与规范涵盖了应急照明系统的各个方面,包括系统性能、灯具要求、电源配置、安装方式、测试方法等。正确理解和执行这些标准与规范,对于提高应急照明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应急照明系统的标准与规范进行解读。
IEC 60598 - 2 - 22:《灯具 第 2 - 22 部分:特殊要求 应急照明灯具》
该标准规定了应急照明灯具的一般要求、分类、标记、结构、电气性能、机械性能、热性能、光生物安全等方面的内容。它对应急照明灯具的设计和制造提供了详细的指导,确保灯具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可靠地工作,并满足相关的安全和性能要求。
例如,在电气性能方面,标准规定了应急照明灯具的输入电压范围、功率因数、绝缘电阻、接地要求等;在光性能方面,规定了灯具的光通量、照度均匀度、显色指数等参数。同时,该标准还对应急照明灯具的电池性能、充电和放电要求、应急工作时间等进行了明确规定。
ISO 30061:《应急照明安全要求》
ISO 30061 侧重于应急照明系统的整体安全要求,包括系统的设计原则、安装位置、应急操作模式、标识和指示、维护和测试等方面。它强调了应急照明系统在不同环境和应用场景下应满足的安全标准,以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安全地找到疏散路线和出口。
该标准规定了应急照明系统应具备的最低照度水平、应急照明灯具的布置间距和高度要求、疏散指示标志的尺寸和颜色等。同时,它还对应急照明系统的可靠性和耐久性提出了要求,例如规定系统应在一定时间内进行定期测试和维护,以确保其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常运行。
GB 51309 - 2018:《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技术标准》
这是我国针对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制定的专门技术标准。该标准详细规定了系统的组成、分类、设计、施工、调试、验收和维护等方面的要求,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中设置的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和维护管理。
在系统组成方面,标准规定了消防应急照明灯具、消防应急标志灯具、应急照明配电箱、应急照明集中电源、应急照明控制器等设备的技术要求和性能参数。在设计方面,明确了不同场所的应急照明照度标准、灯具布置方式、疏散指示标志的设置原则等。同时,该标准还对系统的供电方式、电池容量、应急转换时间、控制方式等进行了严格规定,以确保系统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能够可靠运行,为人员疏散和消防救援提供有效的照明和指示。
GB 7000.2 - 2008:《灯具 第 2 部分:特殊要求 应急照明灯具》
该标准是我国对应急照明灯具的国家标准,与 IEC 60598 - 2 - 22 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也结合了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一些调整和补充。它规定了应急照明灯具的产品分类、标记、结构、电气安全、机械安全、热安全、光生物安全等方面的要求,是我国应急照明灯具生产和质量检验的重要依据。
例如,在标记方面,标准规定了应急照明灯具应在明显位置标注产品名称、型号、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应急工作时间、制造商名称或商标等信息;在结构方面,对灯具的外壳材料、防护等级、灯具的安装方式和固定装置等进行了规定。同时,该标准还对应急照明灯具的光通量、色温、显色指数等光性能参数以及电池的类型、容量、充电和放电性能等进行了明确要求,以保证灯具的质量和性能符合国家标准。
不同场所的照度标准
应急照明的照度标准根据场所的功能和人员密集程度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例如,在一般疏散通道,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 1.0lx;在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通道,如商场、电影院、体育馆等,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 3.0lx;在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 5.0lx;在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自备发电机房、配电室、防烟排烟机房等火灾时仍需正常工作的房间,应保持正常照明的照度水平。
这些照度标准的设定是为了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人员能够清晰地看到疏散路线、障碍物和周围环境,从而安全、迅速地疏散。对于一些特殊场所,如医院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可能需要更高的照度标准,以满足特殊的医疗和救援工作需求。
照度均匀度
除了最低照度要求外,标准还对应急照明的照度均匀度提出了要求。照度均匀度是指照明区域内最小照度与平均照度之比。一般来说,照度均匀度不应小于 0.7,以避免出现局部过亮或过暗的情况,影响人员的视觉效果和疏散安全。
为了实现较好的照度均匀度,在应急照明灯具的布置和选型时,需要考虑灯具的发光角度、安装高度、间距等因素。例如,采用发光角度较大的灯具,并合理布置灯具的位置,使光线能够均匀地覆盖整个照明区域。同时,还可以通过采用多个灯具组合照明的方式,提高照度均匀度。
电池供电时间
应急照明系统的应急工作时间是指在主电源断电后,系统能够依靠备用电源(如电池)持续提供照明的时间。标准规定了不同场所和应用场景下应急照明系统的应急工作时间要求。一般来说,应急照明系统的应急工作时间不应少于 90 分钟,对于一些特殊场所,如医院、高层建筑的避难层等,应急工作时间可能要求更长,可达 180 分钟或更长。
应急工作时间的确定是基于人员疏散和应急救援的实际需要。在这段时间内,人员应能够完成疏散过程,消防救援人员也能够进行必要的救援工作。因此,在设计和安装应急照明系统时,需要根据场所的特点和相关标准要求,合理选择电池的容量和类型,以确保系统能够满足规定的应急工作时间。
灯具的持续工作性能
主电源与备用电源
应急照明系统应具备主电源和备用电源。主电源通常为市电,在正常情况下为应急照明灯具和系统提供电力。备用电源一般采用电池,当主电源断电时,备用电源能够自动切换并为系统供电,确保应急照明的持续运行。
对于主电源,标准要求其应具备足够的容量和稳定性,能够满足应急照明系统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的电力需求。同时,主电源应与备用电源之间设置可靠的切换装置,确保在主电源断电时能够迅速、无缝地切换到备用电源。切换时间一般不应超过 5 秒,以保证应急照明系统的不间断供电。
电池类型与性能
应急照明系统中常用的电池类型有铅酸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等。不同类型的电池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性能,在选择电池时需要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和要求进行综合考虑。
例如,铅酸电池具有技术成熟、成本低、可靠性高的优点,但能量密度相对较低,体积和重量较大,且需要定期维护。锂离子电池则具有高能量密度、轻量化、自放电率低、无记忆效应等优点,但成本相对较高,对充放电管理要求较为严格。标准对电池的性能参数如容量、电压、充电和放电特性、使用寿命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以确保电池能够满足应急照明系统的工作要求。
系统可靠性设计
维护与测试
应急照明系统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测试,以确保其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常运行。标准规定了维护和测试的周期、内容和方法。一般来说,应急照明系统应每月进行一次外观检查,每季度进行一次功能测试,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性能测试。
维护内容包括检查灯具的外观是否完好、清洁灯具表面、检查电池的电量和状态、测试充电器的工作性能等。功能测试包括手动启动应急照明灯具、测试自动切换功能、检查照度是否符合标准要求等。性能测试则包括对应急照明系统的电池容量、应急工作时间、照度均匀度等进行全面检测。通过定期的维护和测试,可以及时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改进,保证应急照明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保障人员安全
确保系统性能和质量
便于系统的维护和管理
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应急照明系统的标准与规范是保障系统可靠性、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依据。通过对国际和国内主要标准与规范的解读,我们了解了应急照明系统在照度要求、应急工作时间、电源配置、系统可靠性和维护等方面的关键技术要求。这些标准与规范在应急照明系统的设计、安装、运行和维护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保障了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生命安全,还确保了系统的性能和质量,便于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同时也是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必要条件。因此,在应急照明系统的建设和应用中,我们必须严格遵循相关的标准与规范,不断提高应急照明系统的建设水平和管理水平,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